產後憂鬱症是一種發生在分娩後的情緒障礙,會影響產婦的心理、生理和社會功能,且可能在產後1年內的任何時間發作。
產後憂鬱症的成因可能涉及多種因素,包括:
Ø 生理因素:分娩後,體內的荷爾蒙、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都會發生變化,造成身體虛弱和情緒的不適。
Ø 心理因素:產婦可能面臨新的角色壓力、人生角色改變和夫妻關係改變、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等,造成焦慮、內疚、自責等負面情緒。
Ø 環境因素:產婦可能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支持、關懷和理解,或遭遇婚姻、經濟、工作等問題,造成孤立、無助、沮喪等感受。
產後情緒障礙可以分為三種類型:
產後情緒低落(Postpartum blue)
約有30%~80%是最常見的產後情緒障礙,通常在產後3~4天出現,但通常屬於暫時性症狀,可以自行緩解。
常見症狀:焦慮、心情低落、脾氣暴躁、疲憊、容易流淚、失眠、頭痛、做惡夢等。另外,若前述症狀持續超過兩週,還是要即時尋求醫師協助。產後憂鬱症(Postpartum depression)
約有10%~15%的媽媽,通常在產後6周內會產生憂鬱、情緒低落的現象,症狀會持續數週,甚至數個月,建議要尋求醫師的診療與協助。
常見症狀:憂鬱低落、脾氣暴躁、疲憊、失眠、罪惡感、無價值感、飲食障礙、容易流淚、無法專心、對生活失去興趣、覺得無法照顧新生兒,嚴重甚至想自殺。產後精神病( Postpartum psychosis )
是最嚴重也最罕見,大約每千例有1~2位會發生,在產後2周內,除了出現情緒問題,個性行為改變,甚至出現妄想幻覺,例如: 媽媽深信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。據國外研究統計,產後精神病有5%的自殺率和4%的殺嬰率。若有這樣的情況,需及時接受治療,住院觀察等照護。
產後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有哪些?
一些常見的危險因子有:
Ø 過去有精神疾患的病史,如重度憂鬱症、躁鬱症或前胎有產後憂鬱症
Ø 懷孕過程中有憂鬱或焦慮情形,越明顯者越容易發生產後憂鬱症
Ø 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,如失去親人、婚姻家庭問題、失業等
Ø 社會資源支持不足,如缺乏伴侶或家人的關心和幫助
Ø 不想要這個小孩、覺得先生不愛自己、認為懷孕是一種病痛、單身、分居、意外懷孕或後悔懷孕等個人認知偏差
如何預防產後憂鬱症?
以下是一些建議:
Ø 在孕期和產後定期接受心理評估和諮詢,特別是如果您有過去的心理問題或家族史。
Ø 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和飢餓
Ø 做一些適度的運動,如散步、瑜伽等,可以促進身心健康
Ø 在產後適度安排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如閱讀、聽音樂、做手工等,以提升自信和快樂感。
Ø 與伴侶或家人分享您的感受和困難,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
Ø 加入一些產後媽媽的團體或社群,與其他有相同經驗的媽媽交流和互助
Ø 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和期待,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,學會放鬆和寬容
Ø如果有必要,可服用抗憂鬱藥物或接受心理治療,如認知行為治療、家庭治療等,以改善情緒和思考方式。
記住,產後憂鬱症不是您的錯,也不代表您是一個不好的母親。您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和幫助來調適新的生活角色和挑戰。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,並且享受與寶寶相處的美好時光。
產後憂鬱量表
要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產後憂鬱症?
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供「產後憂鬱量表」,讓媽媽爸爸可以自我評估過去七天內自己的情況。藥物治療可以使用抗憂鬱劑治療,針對藥物療效不佳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憂鬱症,也可以選擇重複經顱磁刺激(rTMS)」治療。若嚴重到有自傷傷人之虞,建議住院治療,甚至安排電痙攣治療(ECT)。另外家人也要多分擔媽咪的壓力,讓媽咪有喘息的時間,充分休息睡眠,多鼓勵關心。也可以合併心理諮商,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,改變認知偏差,進而增進身心與情緒的協調能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